黑令旗?香旗?義民爺用的是哪個?
義民祭活動在8/26日登場,八月30日(農曆七月20日)為義民節,文史工作者黃有福認為相關單位傳承義民祭典有心但不夠仔細認真,把分明是香旗的黑色旗幟,說成是義民爺的黑令旗,造成以訛傳訛。
新埔褒忠亭義民廟依據農曆每年舉行春、秋二祭,最大的祭典在農曆七月中元盂蘭普渡,目前以農曆七月20日為「義民節」,由當地十五大庄輪值爐主籌備祭祀。
廣義的義民節,是指為期兩個月的祭典過程,以恭迎義民爺至主辦庄的祭典區開始,一般在義民節前兩個月,義民廟就會迎請義民爺到輪值的祭典區,讓義民爺在兩個月中接受祭典區內的「奉飯」(「奉飯」源於「犒軍」)。

義民爺=為主魂??
「義民祭」是從農曆七月十八日開始,共為期三天,至廿日義民節當天結束。祭祀活動有頌唸經文、大士爺開光、豎燈篙、放水燈等,至於義民節當日的賽神豬為祭典帶入最高潮。
過往這些因協助清朝平定內亂械鬥而喪生的人,族群不限於客家也有泉州、原住民等,死後立祀並受皇帝褒封例如乾隆皇帝御筆「褒忠」匾額頒贈,等於通過朝廷的認可(皇帝=天子=有權限封神並賜升格等),因此烈士們成為具有「神格」的「義民爺」在客家族群的信仰中。祂們這些保鄉衛國而殉難的「義民」並不是無後無嗣,所以不宜稱為無主孤魂。

香旗=黑令旗??
新埔褒忠亭義民廟總幹事魏北沂則說,香旗就是黑令旗,兩者是一樣的功能。這是因為當年義民軍手綁黑布出征,所以才用黑布做旗幟。
魏北沂認為,香旗就是黑令旗。為了便利祭祀進行,新埔褒忠亭義民廟有三種不同尺寸的黑令旗,其中小面的黑令旗為便利信眾在家供奉使用,有白布邊與分香的時間和供奉地址等資料,讓「回娘家」參加祭典時好辨識。
基於尊重宗教文化多元化的傳承和表現,坊間也有其他的創意黑令旗出現,作為義民廟本廟,都予以尊重。但如果是信眾虔誠要迎請義民爺的分香回家供奉,廟方發出的黑令旗仍堅持傳統三角形黑布有白邊的款式。

香旗≠黑令旗??
黃有福認為,義民廟黑令旗是仿香旗所做,沒有神明出巡時前導開路的去晦氣功能;香旗則是義民爺的分香,可被迎請出廟到信眾家接受祭祀,待義民祭典再回廟參加,結束後又會被迎回信眾處供奉,並非黑令旗。
寺廟都有「令旗」,是神明出巡遶境賜福時,在前面替神明開道、去晦氣、降妖伏魔之用,大都是黑色,稱為「黑令旗」,少數如媽祖,可能用金黃或橘紅色稱為「令旗」。
令旗不隨便出門,可以被信眾迎請回家供奉的是義民爺「香旗」,代表分香。義民廟的黑令旗,則沒有去晦氣的功能。
新竹縣文化局表示,確實能被民眾迎請回家的是義民「香旗」,不是「黑令旗」;至於大家口中的黑令旗,常見於道教的神明出巡時做為前導,旗上會有八卦、符咒等,被認為有鎮煞、降妖伏魔的作用。more